English

名相讲名著

1998-07-20 来源:光明日报 郑明宝 我有话说

公元1572年,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撒手归天,皇位传给了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,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万历皇帝。朱翊钧年幼无知,朝政由他的老师、内阁首辅大学士(即宰相)张居正掌管。张居正是个有能力、有作为的宰相,他在执政期间,对内积极推进改革,增强国力,对外任用名将戚继光,驱除倭寇,抵御蒙古,稳定了明朝的统治。张居正在繁忙的政务之外,还要负责小皇帝的教育工作。《资治通鉴皇家读本》(原名《通鉴直解》)就是他为给万历帝授课而编写的历史教材。

《资治通鉴皇家读本》是在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的基础上增补精简而成的,但与后者相比,它有明显的几个优点。一是全。司马光《通鉴》上起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,下迄公元959年后周灭亡,跨度仅1300多年。而张居正《通鉴》则上起三皇五帝,下迄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,跨度3000多年,囊括了明代以前的全部历史。二是精。司马光《通鉴》洋洋洒洒600万字,卷帙浩繁,一般人难以通读。而张居正《通鉴》仅数十万字,言简意赅,便于阅读。三是实用。司马光《通鉴》详于历史事实的叙述,而张居正《通鉴》则结合历史事实,着重治国方法的介绍。它几乎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全部优秀的统治经验,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的集大成。第四个特点,也是最大的特点,是张居正的讲评。历史上曾有许多人研究总结过治国方法,但这些人大多是理论家,缺乏实际从政经验,所提出的观点往往缺乏可操作性。而张居正主持国政二十余年,有丰富的实际经验,他的讲评全面、中肯,可操作性很强,对今人亦很有启示。讲评所用语言也通俗流畅,有很多当时的日常口语,对研究历代语言演变的人也很有参考价值。正因为有上述优点,张居正《通鉴》虽为皇家读本,在民间却能迅速流传,多次刊刻翻印,在当时有很大影响。

鉴于今天读者的历史知识和古汉语水平,天津南开大学的著名学者陈生玺教授等人对张居正《通鉴》进行了注释和翻译。同时,由于张居正所处的历史时代与我们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,陈生玺教授等人又从今人的观点出发对原书中的人物事件、政治观点、统治艺术等等进行了议论评价。有了他们的这一步工作,读者在阅读时就会觉得方便了许多。

本书近期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